若里有结热而发热不凉,必是遍身时时有汗。至于少阴发汗二汤,虽同用麻黄、附子,亦有加减轻重之别。
黄柏黄连黄芩枳壳木通腹痛大便秘结者,用承气汤。 阳明病,脉浮,无汗而喘者,发汗则愈,宜麻黄汤。
下利见呕,加半夏、生姜,不加少阳药。本以下之,故心下痞,与泻心汤。
若不大便六七日,小便少者,虽不能食,但初头硬,后必溏,未定成硬,攻之必溏。真阳不足者,金匮肾气丸;中气虚寒,气化不及州都者,补中气汤。
至六七日作汗之期,若战栗,当汗出而解。若满而不痛,则为痞气,宜用半夏泻心汤。
血亦随气流布营运不息,荣卫一身腠理,司开阖,维持纲纪,以为一身动静,云为之主。热入血室,《伤寒论》分四条。